習近平: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
這段話出自2018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時的講話。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糧食安全是我國國家安全的基礎支撐,是關系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自立自強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
我們黨始終把解決糧食問題作為治國安邦的首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了“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2021年,中央首次將糧食產量納入宏觀經濟調控指標,“十四五”規劃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把每年糧食產能高于1.3萬億斤確定為約束性指標。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657億斤,比2020年增加了267億斤,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為開新局、應變局、穩大局發揮了重要和支撐作用。2022年,我國夏糧豐收,早稻穩產,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了良好基礎。
我們應該看到,目前我國糧食安全總體上有保障,但隨著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資源環境承載力趨緊,新冠肺炎疫情和復雜多變的全球形勢等不確定因素增多,保障糧食安全的任務還十分艱巨,糧食安全的基礎仍有待鞏固。
14億多中國人如何端牢自己的飯碗?一方面,我們要強化底線思維,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趨勢,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糧食面積、產量不掉下來,供給、市場不出問題,穩住農業基本盤,推動建設節約型社會,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堅實支撐和回旋余地。另一方面,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生產結構,推動糧食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實現糧食生產由“積累量”向“提升質”跨越,持續提升糧食供給保障能力,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期特約專家:張琦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與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