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至24日,“科學有她--女生愛科學”系列科普活動在淮南市大通區五所小學接力開展,六場融合實驗探究、非遺體驗與前沿講座的特色活動,讓千余名女生在動手實踐中解鎖科學密碼,在榜樣引領下播種科技夢想,成為安徽省深化“科普行動”內涵的生動實踐。
化學初體驗:生活材料里的科學魔法
9月22日,大通區第一小學與九龍崗第二小學的實驗室率先響起驚嘆聲。五年級女生們化身“小化學家”,用紫甘藍等生活常見材料自制酸堿指示劑,當透明溶液滴入“茶水” 瞬間幻化出粉、紫、藍等漸變色彩時,孩子們紛紛舉著試管互相展示。“原來媽媽泡的花茶里藏著化學奧秘!”大通區第一小學學生李雨桐的發現引發陣陣共鳴。同日,九龍崗第二小學四年級課堂上,“非牛頓流體捏捏樂”讓女生們直呼神奇--親手調和的淀粉溶液在掌心靜置時柔軟流動,用力攥緊卻瞬間變硬,在反復揉捏中,“遇強則強”的流體力學原理變得直觀可感。


文理交融:傳統技藝與科學原理碰撞
9月23日的活動演繹著“科技+文化”的雙重魅力。大通第二小學的“化學反應探秘課”上,女生們通過對比實驗揭開日常現象的科學謎底:晃動裝有檸檬酸與小蘇打混合液的密封瓶,細密氣泡噴涌而出,模擬出汽水的制作原理;觀察潮濕環境中鐵釘生銹的過程,理解氧化反應的本質。而在瀚城小學的竹編工坊里,另一番熱鬧景象正在上演。在非遺傳承人指導下,女生們手握經過蒸煮、晾曬處理的細韌竹篾,學習 “經緯編織法” 的基礎技法,指尖翻飛間,一個個兼具實用性與美感的竹編小擺件逐漸成型。“沒想到古老手藝里藏著力學平衡的智慧!” 剛完成首個作品的王梓涵撫摸著竹編紋理感慨,這場體驗讓她讀懂了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 “天人合一” 的共通之處。


前沿對話:女科學家引路逐夢征程
9月24日,大通第三小學的兩場重磅活動將氛圍推向高潮。安徽大學程鴻副教授帶來的“趣談3D顯示技術”講座中,她結合自身參與的全息投影裝置研發經歷,用動畫演示解析柱透鏡光柵的成像原理,當提及“女性科研者占團隊核心成員半數”時,臺下響起熱烈掌聲。“科學從無性別邊界,你們的好奇心就是最好的科研起點。”程鴻的勉勵讓女生們備受鼓舞。隔壁教室的 “消化系統探險記” 同樣精彩,同學們分組拼接消化道模型,在互動講解中厘清食物消化路徑,將健康生活知識深深烙印腦海。省婦聯發展部現場觀看了活動。


此次“科學有她--女生愛科學”科普月活動橫跨化學、物理、生物等基礎學科與非遺、前沿科技等多元領域,通過項目式學習構建起“實踐感知-原理認知-志向引領”-的科普鏈條。正如活動組織者所言:“我們不僅要提升女生的科學素養,更要讓她們看見屠呦呦、王亞平那樣的巾幗力量,敢于在科技舞臺上綻放光彩。”這場科普盛宴播下的種子,正悄然為科技強國建設積蓄“她”力量。
安徽省婦聯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持續深耕“科學有她--女生愛科學”活動品牌,以資源整合為核心抓手,構建多方協同的科普服務體系。同時,通過豐富活動載體、擴大覆蓋區域,為更多女孩打造從“接觸科學”到“熱愛科學” 再到“投身科學”的成長階梯,助力她們在科技強國建設的浪潮中勇擔使命,綻放屬于女性的獨特科創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