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市婦兒殘工委辦組織開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現場教學活動,全市婦聯干部及“三新”領域婦聯負責人等50余人先后赴屯溪區人民醫院(康復醫院)康復理療門診、屯溪區戴震路社區、黃山市兒童友好公園考察學習。

在屯溪區人民醫院(康復醫院)康復理療門診,“殘疾兒童友好”服務體系成為教學重點。作為“腦癱類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機構,該門診聚焦殘疾兒童康復需求,構建“診斷—評定—治療—訓練—輔助器具適配咨詢”一體化服務鏈條,為特殊兒童提供專業醫療支持。現場,參訓學員近距離觀摩兒童懸吊系統、多感官訓練系統、感統訓練系統的實操演示,深入了解設備智能化升級后,在提升康復服務效率、擴大患兒覆蓋范圍等方面的顯著成效,并就特殊兒童康復服務優化方向與醫護人員展開深入探討,切實感受醫療場景下“兒童優先”的服務溫度。

走進黃山市首個“未來社區”——屯溪區戴震路社區,社區層面的兒童友好服務模式成為教學亮點。社區工作人員通過操作“一屏指揮”系統,直觀展示其在兒童活動信息查詢、社區服務預約等方面的便捷功能,讓“智慧服務兒童”的理念落地可見。針對社區重點打造的“家門口的青少年宮”項目,工作人員詳細介紹課程設置邏輯、兒童參與反饋機制,生動詮釋社區“硬件適配+軟服務補充”的建設思路,既通過智慧系統完善服務載體,又以特色項目滿足兒童成長需求,讓參訓人員對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有了全方位、深層次認知。

在市兒童友好公園,“兒童參與”的建設理念貫穿教學全程。公園以“微改造、精提升”為抓手,盤活閑置用地打造兒童主題活動空間,更在設計改造中充分尊重兒童主體地位。通過征集兒童意見、采納孩子建議,將兒童審美與活動需求巧妙融入規劃建設,讓公園真正成為“孩子喜歡的樣子”。現場觀摩中,參訓學員深刻體會到“傾聽兒童聲音”在公共空間建設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明確“以兒童為中心”的城市空間打造方向。
此次現場教學活動結束后,參訓學員紛紛表示,實地探訪更加直觀看到了我市在兒童友好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創新實踐,后續將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借鑒好經驗、好做法,為進一步推進我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貢獻力量。